[摘要] 为加快推进全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进展,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近日,全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南宁召开。会议明确,2021年全区要深入开展“阳光社区·美丽家园”创建活动,抓好棚户区改造项目竣工交付和回迁安置,进一步加快住房保障信用体系建设,持续优化完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方式。
为加快推进全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进展,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近日,全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南宁召开。会议明确,2021年全区要深入开展“阳光社区·美丽家园”创建活动,抓好棚户区改造项目竣工交付和回迁安置,进一步加快住房保障信用体系建设,持续优化完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方式。
全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座谈会现场
本次座谈会由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自治区财政厅组织召开,14个设区市和部分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财政局主管部门负责人约95人参加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自治区政府领导批示精神,通报了全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进展情况、2020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绩效评价和专项补助资金使用进展,并听取了各地工作进展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相关工作。
今年一季度,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多措并举,积极指导全区各地加快棚户区改造和公共租赁住房各类专项补助和融资资金拨付,及时下达202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任务和补助资金4.32亿元,落实棚户区改造激励政策。2021年,国家下达我区棚户区改造目标任务为新开工4.4万套、基本建成9万套。截至3月底,全区棚户区改造已开工1.14万套,已基本建成1.94万套;发放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任务2.27万户,已发放1.64万户,完成投资40.63亿元;公租房新筹集任务5570套,已开工600套。全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奋战一季度 加力开新局”开工1万套、完成投资40亿元的目标任务。
据悉,截至目前,全区各设区市共上报“阳光社区·美丽家园”示范小区创建试点110个,涉及住房9.6万套;全区批申报住房保障智能化云监管平台试点建设小区有163个,涉及住房13.5万套。为做好今年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各项具体工作,自治区安排了1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各市县引入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智能化终端,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全区互联互通的住房保障智能化云监管平台,提高公共租赁住房违约监管和退出管理效率。
会议要求,下一步,各地要进一步完善本地区“阳光社区·美丽家园”创建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全面、深入组织开展本地区“阳光社区·美丽家园”创建活动;结合当地实际,逐步建立完善住房保障信用管理机制,加大力度强化公共租赁住房违约监管,继续深化住房保障智能化云监管平台试点工作,力争初步实现监管数据和信用信息的收集、上传和共享。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